開欄語
碧水丹山,孕育奇茗。
傳承,是一種繼往開來的堅守,也一種歷久彌新的延續(xù)。
他們,是一群有手藝、有思想、有夢想的青年。
或生于制茶世家,或因愛茶半路出家。盡管出身不同,卻殊途同歸:傳承古老技藝,追求精益求精。
也許,他們很平凡,卻拒絕平庸,更拒絕“躺平”。在傳承與創(chuàng)新的道路上,不停奔跑,不斷超越。
他們,是巖茶新勢力,也是奔涌的“后浪”。
人物名片:方舟,1990年生,福建省武夷山市永生茶業(yè)有限公司負責人,畢業(yè)于英國華威大學,理學碩士,“十三五”、“十四五”國家茶葉產業(yè)體系南平綜合試驗站成員。
代 表 作:“戲球”金佛
“在不斷改變中,守望不變的味道?!?/p>
——方舟
我們采訪方舟的當天,“雙世遺”武夷山又喜提一項新的殊榮:國家公園。
身為武夷山人的方舟,驕傲自豪全都寫在了臉上,他自稱“國家公園同齡人”。
2016年,經國家發(fā)改委批復,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啟動實施。
也正是在這一年,他從英國留學歸來,從母親游玉瓊手里接過家族制茶的薪火,開啟了茶葉人生。
這個“海歸”理工男,傳承巖茶傳統(tǒng)制作技藝,也嘗試運用現(xiàn)代科技重新詮釋傳統(tǒng)工藝。
“在不斷改變中,守望不變的味道”。
母親的味道,最有溫度
5年前的夏天,剛從英國華威大學畢業(yè)的方舟,跨越了大半個地球,回到了家鄉(xiāng)。
此舉令親友們大為不解:世界名牌大學碩士畢業(yè),學的又是很前沿的大數(shù)據(jù)分析,隨便去一家上市公司都有高薪,為什么還要回鄉(xiāng)做茶?
“和父母、家人同做一件事,其樂融融,這就是傳承的意義?!狈街凵钪皞鞒小倍值姆至浚@是一種責任。
永生巖茶廠的前身是村辦企業(yè)九曲茶葉精制廠, 1985年由方舟的外祖父游永生帶頭創(chuàng)辦。這一年,年僅17歲的游玉瓊進廠,成為一名員工。
上世紀90年代中期,游永生押上全部家當,整合原廠的人才與技術資源,創(chuàng)立了永生巖茶廠,品牌名為“戲球”。從此,游玉瓊也接過了父親的接力棒。
青年時期的游玉瓊
憑借過硬穩(wěn)定的品質,“戲球”茶迅速打開了市場,并吸引了許多“粉絲”。
他們的味蕾對“戲球”很忠實,稱之為“戲球的味道”,而他們也被稱為“戲迷”。
這種味道,在方舟心目中,也許不是最好的味道,卻最有溫度。
“就像媽媽做的菜一樣,是母親的味道。味道在,根就在。不管怎么變,都會始終如一”。
長大后,我也成了你
“做茶是一件非??嗟氖?。他長得白白凈凈,能吃得了苦嗎?”廠里的師傅、員工對這個剛留洋回來的“大公子”深表懷疑。
方舟也知道,有很多雙眼睛在“盯”著他看?!拔乙葎e人更努力!”他暗下決心。
雖是獨生子、“大少爺”,他卻沒有半點傲慢。除了跟母親學茶,并常常向大師傅請教。
他的勤勉,他的努力,得到了大師傅們的一致認可。他的制茶技藝,也在一泡茶中得到了充分證明。
茶季時,廠里每天每個茶師都會將自己做的茶進行PK。切磋技藝,也為調整工藝。
方舟作為茶師的一份子,“作品”也在其中。每次游玉瓊逐一審評后,總能準確地找出兒子做的茶。因為,方舟做的茶,最接近自己的風格。
這一幕,很溫暖,幸福感滿滿。
所以,盡管是體力活,卻也充滿激情,疲憊感與幸福感相互交織?!白霾钑r,每天很辛苦,也很興奮。雖夜以繼日地勞碌,但在第二天就能收獲豐厚的回報——香氣、滋味,疲憊也就煙消云散了?!?/p>
他和母親,是母子,是師徒,也是最佳拍檔。
制作巖茶,通宵達旦是必修課。
游玉瓊完成做青后,已近凌晨,剩下的殺青、揉捻、烘焙等工序就由方舟來完成。
母子同心,默契配合,在一泡茶的制作中對話交流。縱是沉默,勝似千言萬語。
做茶,對于母子倆來說,是陪伴,也是心手相傳。
隨著技藝日進,方舟也越來越懂母親。
在他兒時回憶里,母親一看到有茶青掉在地上,就會條件反射般地俯身去撿。她明知撿不完,卻仍要撿,就是不讓人從上面踩過去。
當時,他覺得很難理解,也很可笑。如今,遇到類似情況,自己也會不由自主地這么做。他恍然大悟:“原來,在她眼中,每一片茶都是有生命的。這是一種敬畏?!?/p>
“長大后,我也成了你。”他對母親說。
忠于傳統(tǒng),不止創(chuàng)新
“金佛”,就是母子倆合作的作品。
這是茶名,也是永生巖茶廠選育的茶樹品種。
“金佛”,原產于武夷山佛祖洞(又稱彌陀洞)。1998年,游玉瓊成立“金佛巖茶研究所”,請專家,投經費,進行新品種的研發(fā)。歷十年,“金佛”茶終于問世。
方舟給我們分享了一泡金佛。
一啟蓋,就能嗅到濃郁高遠的香氣。茶湯金紅清澈,泛著陳釀般的色澤。
入口,滋味甜醇,厚實飽滿,若有筋骨。入喉,旋即回甘。杯底蘊香,細膩悠長。
游玉瓊把“金佛”戲稱作方舟的“弟弟”。二者都凝結著她的心血,也是她的驕傲與希望。
除產品創(chuàng)新外,永生巖茶廠的制茶工藝與設備也走在了前頭:率先使用計算機控制制茶機械、自主研發(fā)武夷巖茶毛茶生產流水線、成功研發(fā)茶葉色選機等等。
就在我們采訪方舟時,游玉瓊正忙著同專家們探討研發(fā)智能化采茶機,一旦成功,將有望解決采茶難、效率低等問題。
無疑,科技是茶廠的新“傳統(tǒng)”。學理工出身的方舟,也學以致用,將大數(shù)據(jù)分析技術運用到制茶工藝流程中來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湖南農業(yè)大學博士生導師劉仲華在茶園里指導游玉瓊、方舟母子
“過去,巖茶制作全憑個人經驗。通過數(shù)據(jù)記錄與分析,將每道工序量化,尋找工藝流程中的重要變量,從而實現(xiàn)對關鍵臨界點的有效控制。同時,這也有利于巖茶生產與品質的標準化?!?/p>
“快樂倒青法”,是方舟對巖茶制作工藝的創(chuàng)新嘗試。通過改變萎凋加溫時木炭的排列方式,讓青葉萎凋更均勻,且更節(jié)省人力、物力。目前,該技術已基本實現(xiàn)標準化操作。
忠于傳統(tǒng),不止創(chuàng)新。方舟堅信,日益昌明的現(xiàn)代科技,還將為古老的茶業(yè)創(chuàng)造更多的可能。
“在不斷改變中,守望不變的味道。”方舟,是創(chuàng)新者,也是守望者。
來源:茶道傳媒
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